新闻中心 分类>>

AG九游会寻找红色记忆!广东红色景点打卡

2023-11-21 06:51:54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AG九游会寻找红色记忆!广东红色景点打卡广东是一方具有光辉历史的热土,无数先烈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,在南粤大地上留下了无数的战斗足迹。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行,但过去的历史记忆犹新。你是否留意过,身边隐藏的那些红色记忆?

  今天,南方号就为你盘点广东的那些红色土地,踏访比风景更动人的历史足迹,感受永远年轻的精神。

  1926年5月~9月间,同志在此主办农动讲习所,讲授有关农动的各种课程,为中国培养出了一批重要的骨干,许多重要的农运干部都在这里学习过。

  这是红墙黄瓦、古朴庄重的古建筑群,大院内木棉、菩提、龙眼、九里香等古树挺拔葱郁。纪念馆保存了当年的办公室、课堂、图书馆、军事训练部等旧址,还陈列着《广州农动讲习所陈列》等历史资料,并不定期举办各类专题展览。

 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是为纪念1927年12月在中国党领导下的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兴建的纪念性公园。

  烈士纪念碑高达45米,造型是冲破三座大山,手握枪杆直冲云霄,象征着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”,碑身有同志题词“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”,表达了人们对烈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崇高品质的深深缅怀。

  杨匏安是中国党早期优秀的理论家和杰出的活动家,是华南地区最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。“三大”后,杨匏安遵循党的指示,在中央担任要职,为官廉洁,清贫自守,对党忠诚,坚贞不渝,充满热情和家国情怀,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。

  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是高明区最新建设的红色文化场馆。作为广东著名的老区,高明在年代和建设时期,创造、积累和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。

  红廉基地是在高明原明城粮库的基础上改建而成。在保留图文并茂的传统展示方式的同时,还通过智能显示屏、实体场景、沙盘模型、立体图画等多媒体形式进行立体化展现,共展出百余件珍贵史料及文物,让参观游客结合视频、文献资料参与互动,收获不一样的观展体验。

  此外,七社村也是谭平山故居所在地。谭平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建树、有影响的家。辛亥时,他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,五四运动后,他在陈独秀的帮助下建立广东支部。红廉基地项目与谭平山故居修缮工程进行统一规划、连片打造,通过栈道相连,游客可从红廉基地经栈道到达谭平山故居。

  深圳市博物馆(新馆)是一座集历史、艺术、人文与自然为一体的,以改革开放史为主题的综合性、多功能博物馆。

  由展楼、工作楼、文物库和视听厅等4处独立的建筑物组成,形成一组内部功能现代化的建筑群。展楼为建筑群中心,展楼前广场宽阔,南广场所树立的铸铜雕塑《闯》是深圳市标志性的著名雕塑。

  2000年,为了纪念对深圳发展作出的贡献,深圳市政府在莲花山主峰峰顶平台上建立了一座铜像。

  莲花山海拔不高,道路较为平缓,老少皆宜。在这里,可以瞻仰伟人像,俯瞰深圳市美景。傍晚到莲花山顶观落日,夕阳余晖别有一番情调,夜晚登山还可俯瞰深圳夜景。

  1866年11月12日,孙中山先生便诞生于此。这里不仅是学习爱国主义精神的场所,也是了解孙中山生活年代民俗的好地方。

  孙中山故居是一栋漂亮的红色小楼,故居庭院南边有一株酸子树,是孙中山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种子亲手栽种的,在故居周围还有孙中山青少年时活动过的遗迹。

  1940年秋,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挺进东莞大岭山地区,开辟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。这是中央确认的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的东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保留了当年抗日游击队在军事斗争、后勤保障、文化建设以及抗日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历史信息,是华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、规模最大、历史风貌最为完整的抗战旧址。

  纪念馆正门上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“叶挺纪念馆”五个大字,正中大厅是叶挺的半身石像,纪念馆内根据叶挺的生平分为七个部分进行展览,摆设了150多件珍贵的照片、实物、文物,游客可以通过一幅幅老照片,窥见叶挺的生命轨迹和将领形象。

  叶剑英元帅纪念馆是在元帅故居和纪念馆的基础上经过整合、扩充而来,纪念馆以“少怀壮志”“全景情深”“力挽狂澜”“翰墨飘香”“百战归来”五大主题,充分表现叶剑英伟大光荣的一生;叶帅故居则是一座普通客家民间农舍,泥土石灰混合结构,青山绿水环抱之下,给人以宁静质朴之感。

  红宫原为建于明代的海丰学宫,1927年11月,海丰苏维埃政府在这里成立,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在此诞生。

  红场面积不大却内涵丰富,气势恢宏的红色建筑正如那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,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。场内正中央有一座彭湃同志的雕像,身姿挺拔眉眼坚毅。如今英烈已逝,但红场的诸多文物仍记载着他可歌可泣的奋斗人生。

  汕头交通中站是“反围剿”时期中央交通局开辟的秘密交通线之一,先后完成了护送包括周恩来、、叶剑英、陈云等领导同志在内的200多位先驱安全进入中央苏区,这也是唯一一条自始至终未遭敌毁、保持畅通的交通线。

  陈列馆内不仅有宝贵的亲历者的回忆录和中史研究人员的论述资料,还有从民间广泛征集来的一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“老古董”——德国进口的老式自行车、老保险柜、老报纸、老钱币,以及一张特殊的麻将桌等等。

  1927年10月1日,贺龙、叶挺率领南昌起义军南下部队数千人,在潮阳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顺利横渡京北渡,再经关埠、西胪青山古驿道,急行军抵达深洋赤杜岭,于岭上驻军扎营三天两夜,并以感天大帝古庙作为临时军事指挥部。

  历经92年的风风雨雨,南昌起义军宿营地旧址及红军石、古驿道等深深烙下了岁月的痕迹。在旧址修缮中,该村着重在保留旧址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,着力打造集教育、传统文化教育、乡村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基地,让游客重走红色路、聆听红色故事的同时,体验特色乡村旅游。

  1927年10月,朱德同志在粤东北部山村的一所小书斋里召开的一次重要军事会议,作出了“穿山西进,直奔湘南”的决策,随后带领起义军赶往井冈山,保护了南昌起义火种。当年的那所小书斋正是饶平县上饶镇茂芝村的全德学校,当年的那次重要军事会议被称之为南昌起义军茂芝军事决策会议。

  茂芝会议旧址目前尚保存有朱德同志临走时赠送给饶平县委的12支枪,还有朱德同志使用过的一套旧桌椅、一盏煤油灯、一个笔筒和一根毛笔等文物。

  永善村是当年朱德元帅率领红军驻扎、生活工作过的地方。蜿蜒的石板古驿道,就是通往茂芝会议会址之路,如今安安静静地绵延伸向了远方。

  这里既有古楼小溪AG九游会真人官网登录网址、山泉飞瀑、百亩梯田,又具有土楼文化、红色文化、客家文化特色,是广东省“文化和旅游特色村”,上饶镇“最美乡村”。村落依山傍水,树木葱翠,空气清新,古朴典雅,这个村子里的“品字”土楼建筑,是古人智慧结晶的体现,更是令人称绝的客家特色。

  1935年至1937年,项英、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家在梅岭一带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,开辟了红色赣粤边根据地。

  在驿道的元帅岭上,老一辈家转战梅岭一带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,留下了光辉的足迹。现元帅岭上设红军战场等纪念设施和北伐军出师处、陈毅《梅岭三章》诗碑、梅关会师处、元帅岭等大量历史文化资源,重现当年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。

搜索